
服務專線:400-006-0068
銥泰產品分類
PRODUCT CLASSIFICATION
電工儀表市場變局須認真應對 2009.8.7
以電能表為主角的電工儀器儀表業是儀器儀表制造領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入世”后,電能表產業與國民經濟其它部門一樣,將面對外國產品的競爭,雖然現在我們國內企業的產品仍雄居國內市場的主導,但不能不警惕國外產品依靠其先進的技術和管理能力,在一定的時期內會對我國企業和產品形成巨大的沖擊。雖說有人預測五年后才是外資進入的時期,但我們需要未雨綢繆,及時做好應對準備。
電工儀表市場格局將變
“入世”后,隨著國際資本的進入,國內電能表制造業勢必面臨一輪較大的調整,缺乏競爭力、未形成規模經濟的企業必將退出市場競爭;經資源整合后的強勢企業將成為市場主力,并瓜分市場,使市場更為集中。
據分析,跨國公司介入中國電能表市場的方式有三種:一是向中國直接銷售產品;二是在中國內地設廠,制造并向全球銷售產品;三是控股、聯合國內較具實力的廠商,結成利益共同體,生產、銷售全部高、中、低檔產品(側重中**)。
外商進入中國*有可能采取的方式,據認為是采取投資參股、控股或整體收購等形式,與中國較具實力的電能表制造企業聯手。新戰略聯盟的建立,將有助于外資迅速地熟悉中國市場,把握市場脈搏和動向,參與全方位競爭。其可取之處在于:盡可能地利用國內企業已有的產能、品牌、行銷網絡和市場份額,加之其國際知名品牌、先進的管理和技術以及雄厚的資金實力,以占據更大的市場空間。外資通常會采取的戰略不局限于與一家內地企業合作,更會傾向于與多家企業結盟,以加速稱霸市場的步伐。
同時,外商將把全球性研發、生產基地遷往中國內地,或在中國內地發展“會員”。一輪與國內企業合資合作的浪潮不久即會出現,外資的大規模存在不同程度地對國內企業構成威脅。跨國公司將加速作出大規模進入中國內地、尤其是電能表大企業相對集中的東部地區的戰略抉擇。世界電工儀表產業梯度轉移的趨勢更使中國成為世界性工廠,沿海省份極有可能被外商選為進軍中國的橋頭堡。原有的市場大格局將一去不復返,行業將重新**,多極化會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國際產業大鱷為核心的少數巨型企業割據的局面。
國內企業與外來者共舞
目前,國內電能表制造業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生產企業過多,生產能力過剩,產品質量堪憂,價格過低,市場格局混亂等,整個行業陷入一種無序競爭狀態,阻礙了產業良性發展。但為什么加入世貿組織近一年來外商仍徘徊于中國**之外,至今未對國內企業形成沖擊呢?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國內企業經過幾十年發展,業已形成規模化經營,產品覆蓋整個中國大陸,不容外商有插足的可能。
目前國內電能表行業中外資極少,鮮有大型跨國公司正式入駐。業內人士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國外產品直接進入中國大陸銷售的可能性很小。因為,首先目前國內電能表主流產品市場價格徘徊在很低水平,已無多大利潤空間。國外企業由于價格因素一時無法在中國開展銷售。其次,電能表產品不僅是目前國內儀器儀表行業中**進口極少的產品,而且還有一定量出口,這是因為價格比國外同型號產品低30%至50%,在國際市場上有較強競爭優勢。再次,由于國內電能表產品生產能力已嚴重過剩,一些企業積壓的產品和過剩的產能將釋放出來,給市場以更大的沖擊。供過于求的市場現狀將使產品價格繼續走低。從利潤角度而言,近期國內市場具有完全封殺國外大宗產品進口的可能性。加之國內企業與用戶已形成長期良好合作關系和本土化、貼近式服務,也成為國外產品進入的巨大障礙。此外,由于政府履行WTO承諾有個緩沖期,關稅水平是逐步下調,這期間,來自進口的壓力不會太大。五年緩沖期過后,進口才可能明顯加快。
國內企業正積極應變求發展
加入世貿組織后,國內市場開放對外資而言是一大機遇,而對內地企業也未必就是件壞事。從長遠看,一方面,“入世”后有利于國外技術、管理、資金和人才等的引進,有助于國內企業提升管理水平和產品品質,從而與國際先進水準接軌。另一方面,市場的統一開放是對等的。中國在開放自己市場的同時,也獲得了其它國家給予我們的*惠國待遇。
面對外資可能采取的勢力擴張意圖和戰略演進,國內企業的戰略方針似應充分研究機遇和挑戰后,結合自身資源與核心競爭力而擬訂。
業內人士認為,一些大企業要*大限度地發揮電能表這一技術密集型產品的競爭優勢,加快在若干重要地區和國家建廠或與當地企業聯合的步伐,搶占國際市場份額,打響品牌。同時,可嘗試與外資、外國管理咨詢公司合作,研究企業的現代化、專業化管理方法,并在樣板工廠取得成效的基礎上予以推廣。此外,與工業化國家知名企業合作設立電能表研發機構,加快新產品開發進度,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附加值并提升市場競爭力。
本文由廣州市銥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轉發